导入数据...
栏目导航>>更多 
新闻动态会议安排通知公告会议纪要
 
 
汪明义校长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时间:2020-09-21 20:00:00    编辑:校办
    查看:753

1600688177343793.jpg

做一名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致辞于202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

校长  汪明义

(2020年9月21日)


亲爱的2020级同学们,大姑娘、小伙子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九月,又是开学时节,我们经历了大疫的考验和略显长久的盼望,终于收获了今天的盛会,即将开启朱砂开智、虔诚论道的大学生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你们——川师大的新主人,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培养你们,陪伴你们一路走来的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是生于“非典”、考于“新冠”,你们成功经受住了疫情和高考的双重考验,彰显了芳华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的青春答卷。天降大任、注定不凡,川师大因你们的到来更添缤纷色彩:狮子山越发活力四射,龙湖水更显波光灵动!

你们恰逢盛世,但使命在肩:我们的国家正大踏步地迈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模式为世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彰显了当今人类社会的时代特征、价值追求和美好愿景,体现了人类面向未来的“最大公约数”。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使命,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并联的时代;这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行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担当者并且要靠担当精神共筑未来的时代!

同学们,我相信今年大家都过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春节,也体验了一个特殊的寒假和暑假。因为疫情,你们可能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隔离”;因为疫情,你们有了一个超乎寻常的持久假期;因为疫情,你们也许开始更加想念亲人、同学、老师,还有课堂和校园……但我想告诉你们,被隔离的只是病毒,未被隔离的却是人类,人类因隔离而获得了更紧密的联系。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身处于世,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每座城也不是孤岛,人类早已开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希望你们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身处书斋,心向世界;直面人生,审视自我;致敬英雄,牢记担当,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要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大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它能为你们将来创意性的工作和高质量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它能为你们将来成为一个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培养基本能力,它更能为你们成为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准备好足够的知识和智慧。为此,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想与你们谈谈以下三个话题:1.大学是什么;2.川师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3.你们如何度过有限的大学时光。 

首先,大学是什么?

这是你们进入大学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用中学阶段的思维,将大学看成纯粹学习知识的场所。如果大学只是一个纯粹的学习知识的场所,那么你们完全可以通过书本、电脑、手机等工具在家中替代在大学的学习,这样做还可以节约不少人力和成本。但为什么我们不做这样的选择呢?这就涉及对大学的基本认知,即大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场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先了解大学因为什么而产生。

从历史来看,被誉为“人类智慧的花朵”的大学,诞生于欧洲中世纪后期,经济复苏和技术复兴的需要催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大学,大学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程和人类文化、思想、科学向现代方向发展。比如,诞生于1150年的法国巴黎大学,在其全盛时期,在校生达到五万之多,声誉卓著。当时学术界流传着一句经典名言,“意大利人有教皇,日耳曼人有帝国,法兰西人有巴黎大学”。近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从不同角度揭示大学的本质:大学是社会的灯塔,大学是创新的活水,大学是文化的酵母,大学是道德的高地,大学是良心的堡垒,大学更是梦想者的乐园!

在当代,虽然大学职能越来越多,但它始终没有放弃或者弱化“人”的主题。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说:“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诚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教育,从行动去获得的。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如果说恰当的中小学教育通过“知识、德行、虔信”将生物性的幼儿培养成为了“可教的孩子”,那么,大学就是帮助这些“可教的孩子”将自己塑造成大人的地方,“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大学的任务在于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

大学为了将“孩子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它联合青年人和大师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的研究,促进知识与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大学传授知识,但它是富有想象力地传授知识。青年人是富于想象的,如果通过大学训练使想象力得到增强,这种想象的活力大都能保持终生。然而现实是:富于想象力的人经验不足,而富有经验的人又贫于想象。为了更有效地将想象力与经验融为一体,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以及对于邪恶事物不可容忍的态度。” 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成为引导人们直面所处时代之混乱的真正思想之家!

综上所述,对于青年学子而言,大学生活既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奇妙旅程,也是一次增长智慧的潜心修行,更是一次将知识蜕变为成人力量的宝贵经历;大学既是点燃那盏心灯的火花,也是仗剑江湖前的“内功”修炼场所,更是获得打通任督二脉口诀心法的圣殿。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大学在其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学通过探求真知推动了解放,通过发展科学破除了愚昧,通过开发技术摧毁了障碍,通过创新文化培固了良知。大学以多元的方式,创造了人类赖以共存的文化意识宇宙,与自然物质宇宙比肩而立!

以上就是我们大学本质的现代诠释,也是你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要在大学里与大师晨钟暮鼓、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全部要义。

其次,川师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同学们,川师大是一所博学重德、文脉厚重的大学。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学校的校徽,它的主体是一个变形的扉页,上面用篆书书写着我们川师大的校训“重德、博学、务实、尚美”,它宣示着我们川师大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豪气、锐气和志气,彰显着我们川师大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和品质。

同学们,川师大更是一所胸怀美好愿景和崇高使命的大学!回首过去,她为社会培养了30余万名各类优秀人才,校友遍及世界各地。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教育精英、学术大家、治国英才、行业翘楚。展望未来,她以“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为时代使命,确立“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全面践行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在校师生与校友心中的精神家园”双重愿景。所有这些都将为你们把“中学生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将全方位引领你们将自己锻造成为“三心、四能、五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你们的“责任心、进取心、好奇心”;高水准地提高你们的“表达能力、和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并以高远的方式和开放性的姿态培养你们“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结合、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结合、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结合、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结合”的整体素养,引导你们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和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参与者。

第三,我们应如何度过大学时光?

同学们,青年时代是求知欲最旺盛的生命阶段,是将梦想升华为可践行的理想的人生过程;而大学,既是人类智慧的圣地,也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希望你们在大学四年里与有经验和知识的长者一起激荡人类智慧,汲取文明养分,培育健全人格,思考人生价值,提高学术修养,释放理想光芒,使自己成为有担当精神、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国家建设者。作为你们的老师和校长,我将五个“锦囊”相赠。

一要有挚诚的理想。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人因为梦想而伟大,因筑梦而踏实”。但惟有理想才可执着成真。因为理想是心灵的甘露,并且充溢人生。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无一不是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放飞希望、征服野蛮、开创文明。假若没有理想,生命一定会失去色彩,生活必将平淡无味,人生只能落入平庸而乏善少美。无论何人,挚诚的理想,既是生命的火炬,也是朝向未来的希望之光,更是勇往前行的力量之源,它能使你在任何艰难困苦,甚至绝望之境中始终激情不减。从根本讲,大学,就是要将中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成人的力量,但其前提是将孩子的梦想熔铸为成人的挚诚理想。而大学,正是海阔天空任你飞翔跳跃的最佳场所。同学们,你们可能已经丢失了太多宝贵的东西:幼儿园,你把天真弄丢了;小学,你把童趣弄丢了;初中,你把好奇心弄丢了;高中,你把想象力弄丢了。进入大学,请千万别再把梦想弄丢了!同学,恢复想象,重拾执着,你们终将化茧成蝶、愿望成真!

二要有明确的目标。生活是漫无边际的大海,人生却是必须负重向前的远行。若漫无目标,必会迷失航向而任随飘落。在生活的大海中选择人生,最需要的是方向。目标选择和确立的特别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人生定位;二是为生活定向。古人讲“取法乎下,得乎其下下;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上上,得乎其上”。这个“法”,就是目标定位;取法,就是选择定位未来人生。这一明确的人生定位,给出了生活行动的方向,也释放前行的充足动力。“取法上上”和“取法乎下”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方向也将绝对不同,动力差异也将十分巨大。有无明确的目标和有什么水准的目标,不但决定了我们四年大学生活将怎样度过,而且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基本走向。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取法上上”,数学家陈景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乡村教育家陶行知等伟大人物,李言荣院士、唐勇院士、罗先刚院士等杰出校友,都是大家的榜样。

三要有可行的计划。挚诚的理想必须有高远的目标来标定,高远的目标则需要可行的计划来落实。缺乏可行的计划,理想和目标必然化为空中楼阁。能够不折不扣地实施理想和目标的计划包括五个要素: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点做、用什么方法去做。请同学们在开学之初,首先为自己制定一个学年计划;然后再制定一个大学生活规划;在此基础上,再为自己设计出人生的规划图。要形成习惯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规划。把制定计划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既便于审视自己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又可为一步步迈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要有踏实的行动。从整体上讲,理想、目标、计划、行动,此四者构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人生链条。客观地看,行动虽处于人生链条的末端,但却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和生活的色彩。行动,始终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有很多都在终日琢磨成功的捷径,他们空想太多,行动太少,随着光阴逝去,才发现距离目标越来越远。荀子说:“学至于行而止矣”,同学们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行动是理想和现实的桥梁,更是通往成功之巅的阶梯。我热切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当一名“行动家”,积极投身于实验场地,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沉浸在图书馆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广度;常常到报告厅里听讲座,与智者对话,交融思想,启迪智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街道、企业、农村,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积极参加扶贫和公益活动,将跪乳之恩、反哺之义化作人间大爱,奉献给那些需要帮助和关怀的人;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用你之所学解决社会之需,在创新创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自豪。

五要有坚韧的毅力。伏尔泰曾说,“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质的飞越。逐梦好比攀登险峻奇峰,多坚持走一步,就会多一份信心,也就会多产生一份毅力,用毅力才能一步步靠近成功。追梦之路崎岖不平、举步维艰,必须要有执着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做到“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如何培养自己的毅力呢?在操场上生龙活虎,既能挥洒汗水、强健体魄,又能获得信心、磨练自己的意志;给亲人和老师写信,既能在日渐成熟的岁月里始终铭记养育之恩、不忘师恩,又能获得鼓舞自己、增强继续前行的毅力! 

同学们,以上五个锦囊,希望大家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只要持之以恒,从不止步,勇往直前,必能收获不断,喜悦常驻,视野更加高远,最终海纳百川。

亲爱的同学们,大学是人生最璀璨的岁月,希望大家多加珍惜,做一名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用读书、读书、再读书为人生铺开道路,用思考、思考、再思考为理想插上翅膀,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谱写最美的大学乐章,留下永恒的青春回忆!

谢谢大家!


1600688304790744.png

肩负时代大任  彰显生命光辉

——致辞于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  汪明义

(2020年9月21日)


亲爱的2020级研究生同学们,大姑娘、小伙子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欢迎全校2048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加入四川师范大学这个大家庭。首先,我代表全校教职工向大家表示真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陪伴你们一路走来的亲人、师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这一路,你们风雨兼程!由于疫情影响,你们遭遇了“最难毕业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等待、居家备考和线上复试。你们付出诸多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扛住种种压力,终于在报考我校硕士的11276名考生和报考我校博士的301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川师大的新主人,作为校长,我由衷为你们骄傲!

2000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夫子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有不平凡的考验,都将造就不平凡的人生。你们这一届,经历非典,考于新冠,天降大任,注定不凡。

你们,注定要肩负民族复兴的大任。

纵观世界,新科技革命乃至产业革命,正席卷全球;世界大流行的新冠疫情,开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推动国际社会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立足于世界之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迫切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所以今天,无论中国走向世界,还是世界融入中国,甚至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都需要你们去担当,去开创,去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你们,注定要肩负师大振兴的重任。

出生源自天赋,环境定可选择,造诣全在自为。同学们,你们选择了川师,跨进川师大门,已经成为川师人,必然要肩负起川师精神传承的责任。追溯渊源,川师学府从东北的白山黑水而来,在纷飞战火中诞生,先后辗转三台、南充,现在扎根狮山、受育龙湖,74年光辉历程谱写出“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几代师生砥砺前行,将共同学术理想和信念铸成“励志笃行、止于至善”的校风,一届一届学子对学问的真挚崇敬和勤奋耕耘,形成了“求真循理、慎思知明”的学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罗先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等科学家从这里起步;30余万遍及世界各地的校友已成为教育、行政、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正是他们,赋予师大振兴的厚重底气和坚定信心!

今年7月,学校召开了第六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师大振兴”的新征程,薪火相传、赓续文脉的使命必然落在你们肩上;振兴师大的接力棒已交到你们手中。作为“师大振兴”元年第一批研究生,你们奋斗,师大就将崛起;你们创造,师大必将荣光;你们拼搏,师大必然振兴!

你们,注定要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人,是他者性的存在者,我们一但成为人,就要与家庭和社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基本含义,就是共担责任并共享权利。如果说社会责任是他人赋予的,那么家庭的责任却与生俱来,不可推卸的。对家庭负责,当然要关心父母家人,主动承担家务,为家人分忧解难。我们与家人相知相守,根本的担当就是立家、兴家、安家,而前提则是有站立的力量和发展的才德。所以,自铸巍然站立的力量,自育专博互补的才德,成为你们为未来担负起家庭责任的今天需面对的根本任务。

同学们,疫情还没有过去,我们还要面临疫情带来的各种问题,接受各种挑战。作为你们的老师和校长,今天想与你们谈谈,在后疫情时代的研究生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在肩负使命的同时彰显生命的光辉。

瑞典病理学家福尔克·汉申(Folke Henschen)说:“人类的历史即是其疾病的历史,疾病或传染病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它往往比战争、革命、暴动来得更惨烈。因为它直接打击了文明的核心和所有生产力要素中最根本的——人类本身,打击了他们的身体,打击了他们的心灵。”新冠疫情注定会成为每个人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在我们的生活历程中,经历过“非典”,又遭遇了“新冠”,我们这代人注定比其他时代的人更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担当、生命的真谛!马克思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新冠疫情是一堂直达心灵的“生命教育课”,将个人的地位和生命的价值全方位呈现了出来,更把社会和国家保障个人存在和生命安全的功能突显了出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是脆弱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论贫富,概莫能外;生命是可贵的,因为生命高于一切,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生命是平等的,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更应该尊重他人乃至其他物种的生命。只有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的美好,才可肩负生命的责任,彰显生命的光辉。

首先,希望同学们在家国情怀的熏陶中彰显生命的光辉。

同学们,川师大以狮子山为最老的校区,底蕴深厚。六教前矗立着几尊塑像,其中之一就是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他与川师大有着不解之缘,川师学府的渊源之一川东教育学院的前身,就是他创办的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一百年前,中华大地国弱民贫。晏阳初先生有教育救国的理想,从耶鲁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国,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他将自己比作平民教育的传教士,他说:“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放弃都市优越的工作条件与舒适的生活环境,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把家安在河北定县,与当地人同吃同劳动,成为一名乡村的“科学布道人”,被尊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的一生永远在世界平民教育史上熠熠生辉,成为川师每代青年学人、研究生的典范。尤其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更应该传承弘扬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各种机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主动肩负起“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四大使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其次,希望同学们在科学精神的砥砺中彰显生命的光辉。

在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初期,科学精神成为化解焦虑恐慌、抵御疾病、对抗谣言的重要法宝。其后,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就是因为相信科学,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将科学精神贯穿于疫情防控始终。进入后疫情时代,科学精神是治理瘟疫、灾害的有力武器,是发展社会、建设国家的精神指南,也是研究生提升学业、奠基学问、成就未来的根本动力源泉。

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哈钦斯指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智慧。智慧就是关于原理和原因的知识。”所以,“在一个理想的大学教育里,学生不是从最新的观察着手然后回到第一原理,而是从第一原理着手,到所有那些我们认为对了解这些原理是有意义的最新观察。……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导出了它们的原理,而自然哲学则依赖于形而上学。”即将成为未来社会精英的研究生,就需先成为研究高深学问、探索科学新知的新人。研究生的奠基功夫,就是从原理入手建构自己的专博互补的认知体系、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其根本努力是运用原理掌握规律来认知世界、探索事物、发现思想、创造新知。因此,研究生的生活,应该是在导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精神,自觉运用它来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将自身学术修养和人格修为提升到一个新阶段的过程。这需要同学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严格训练概括的思维品质和认知方式。20世纪著名数学家、有机论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怀特海说:“概括的精神应当统治大学。讲课应当给那些已经熟悉了细节和程序的人听。所谓熟悉的意义是说,至少根据先前的训练,它是很容易学进去的,……大学的职能就在于使你能够为原理而摆脱细节。”这应该构成我们研究高深学问、探索未知科学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是提升质疑与实证、批判与探索、继承与创新的能力。因为科学研究不同于装配线作业和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它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普遍认为,20世纪人类科学史由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学构成。爱因斯坦与玻尔在量子论战中屡战屡败,最终是定域论向概率论、或者说确定性向不确定性缴械投降 。如果说“波粒二象说”和“测不准原理”之量子理论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的不确定性,那么混沌学则揭示了宏观物理世界的不确定性。化学家和物理学普利高津直截了当地指出:“人类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正处于一种新理性的开端。在这种新的理性中,科学不再等同于确定性,概率不再等同于无知。”存在世界本身的混沌性、耗散性以及分形性使“灵感的瞬间性、方法的任意性和路径的不确定性”成为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作为研究生,自由思考、大胆假设和认真验证应该成为你们学习乃至生活的基本方法。

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以上述两个方面的科学精神为指引,始终将发现文化意识宇宙和自然物质宇宙现象、阐释自然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突破人类知识和认知极限作为自己的学术追求,在科学精神的砥砺中彰显生命的光辉!

其三,希望同学们在人文情怀的涵养中彰显生命的光辉。

什么是人文情怀?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人文情怀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对人的价值的追求,对人的命运的关切。

人文情怀的存在本质,是万物平等,众生平等;人文情怀的生存努力,是使世界充满爱,让社会成为善,使生活变成美;人文情怀的心理品质,是至诚和柔热:拥有人文情怀的人,既是生活至诚不息的人,更是待人接物柔和热腾的人;人文情怀的情感诉求,是同情、怜悯、博爱、慈悲;人文情怀的行事准则,是平等地善待自己,平等地善待他人,平等地善待物和环境;人文情怀的行为方式,是从小事入手,从身边做起:以己之力,尽可能给他人一点关爱;以己之力,尽可能给他人一点帮助;以己之力,尽可能给他人一点快乐。 

正是如上内涵的人文情怀,使我们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成功治理世界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最早走出世界化的新冠疫灾陷阱。让我们将生活的镜头回放:今年3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头,我校第21届、22届研究生支教团选择了守护他们的“大后方”。他们加入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队,为四川甘孜州道孚县医务人员子女提供学业辅导、读书交流、心理安抚、亲情陪伴、疫情防护等线上家庭教育服务,解决了抗疫英雄们的后顾之忧。4月,学校春季学期支教团370余名师生,奔赴两州三县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他们在疫情肆虐的危难关头,不顾个人安危,不畏高原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艰苦,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这两支队伍彰显了新时代师大青年的人文情怀和教育梦想,也为在座的你们如何成为有情怀的师大人,描绘出了“负重前行”的路标。

同学们,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形态,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未来社会,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更需要你们具备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更加强大的创造力、更个性化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此,学校为你们定身打造,隆重推出“三心四能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引导、鼓励你们全方位地成就自己,着力养成“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全面发展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谐能力”;有效促进“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专业能力与职业操守”“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的有机结合。总的来说,就是希望你们在有限的研究生生涯中,无限地耕耘和收获更新迭代的知识,得到扎实严谨的学术训练,获得终生受益的心智成长,让你们今后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研究,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和考验,都能够沉着应对挑战,自我超拔,始终卓越!

同学们,在存在的世界里,生命虽然永续,个人却总是向死而生。在有限的人生中,研究生生活对于你们,唯有此次;能够以专职工作方式重新回到校园潜心攻读学问,对在座的大多数人来讲,也仅有此次,弥足珍贵,希望你们特别珍惜。

同学们,请记住王国维先生的教导:“学问之所以为古今、中西所崇敬者,实由于此。凡生民之先觉,政治教育之指导,利用厚生之渊源,胥由此出,非徒一国之名誉与光辉而已。”树立天职观念,确定“唯有今天的学习方式”,努力将“一个月变成四十五天”,读书,读书,再读书;思考,思考,再思考;研究,研究,再研究,用龙湖学问和狮山精神融铸成“吾国之名誉与光辉”。

同学们,请铭记朱熹的训诫:“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成长于后疫情时代的你们“肩负时代大任、彰显生命光辉”的源头活水,就是川师学府——你们的母校。热爱母校,崇敬母校,与母校并肩前行:你们的努力,让母校在振兴中更加善美;母校的光荣,也必将助你们义无反顾地壮丽前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