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栏目导航>>更多 
新闻动态会议安排通知公告会议纪要
 
 
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奋斗者 ——四川师范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致辞
时间:2020-06-04 16:00:00    编辑:校办
    查看:1571

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奋斗者

——四川师范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致辞

(2020年6月3日)

校长  汪明义


1591242917455636.jpg


亲爱的2020届同学们、大姑娘、小伙子们:

你们好!

今天,我们以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送别同学们。首先,我代表李向成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2020届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无法来到典礼现场、在线观看毕业典礼的各位同学、各位家长致以亲切的问候!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届毕业同学匆匆返校,又将匆匆离校,我们也不能邀请更多的同学到现场参加典礼,我和母校的每一位老师为此深感遗憾:不能亲手为每一位同学拨穗正冠,不能亲手为每一位同学颁授学位,不能与每一位同学握手道别……

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千。口罩虽然遮住了同学们青春的脸庞,但却遮不住你们雀跃的眼神,遮不住你们激动的心情,遮不住你们对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也遮不住这一千多个日夜我们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狮子山彰显着你们的青春活力、龙湖水蕴涵着你们的灵动智慧、孔子像前回荡你们朗朗书声、博观石凝望你们挑灯夜战……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你们在川师大读书这几年我们的祖国有了什么新变化,我们的学校有了什么新发展,同学们在母校留下了什么精彩影像、又在川师获得了什么成长成功……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同学们恰逢伟大时代。

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看到了吗?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近在眼前;看到了吗?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即将完成;看到了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样车成功下线,世界最长的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看到了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到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同学们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这几年来,同学们在这里亲历了母校的发展变化。奋进的师大不断呈现出新气象,变革的师大持续展现新作为,进取的师大不断彰显新担当。

学校综合声誉不断提升:2016年,学校新增“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90项,国家级、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达到22项,均处在省属高校前列。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专家们一致认为:川师大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深切教育情怀、强烈使命担当、教学业绩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也就是在这一年,人民网大学校长论坛在天津发布高校校友影响力榜单:四川师大位居第三。2018年,学校获省教学成果奖36项,获奖总数和获一等奖数继续保持省属高校第一;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2月,教育部发布: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2019年,12个本科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教师科学研究获得68项国家基金资助;也就是在这一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全国排名并列第三的佳绩。

学校办学基础条件日益改完善:学校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着力改善你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全面启动“5G+智慧教育”行动,打造5G智慧川师,对教学楼、学生寝室、公共区域进行深度网络覆盖;寝室和教室陆续装上了空调;女同学们盼来了教学楼的“厕所革命”;狮子山校区新培训楼拔地而起;成龙校区12号和13号学生宿舍先后投入使用;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成为了艺术殿堂……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同学们在川师逐梦青春。

商学院孟泽江同学,退伍后依旧牢记人民子弟兵的使命,积极参加抗洪救险、疫情防控执勤、凉山州山火灭火,展现了师大学子不避艰险、忠于人民的风采。外国语学院王文达同学,夜以继日、勤奋刻苦,获得2次国家奖学金和四川“十佳青年”、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殊荣。影视与传媒学院喻红玉同学,受邀参加剑桥大学暑期项目,从创业先锋到超级学霸,被名校接收为免试研究生。工学院硕士研究生黄张翔同学在读书期间获得了包括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在内的15项研究成果。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闫晓璇同学,撰写的文章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欣汝同学,用创新创业项目助力凉山州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你们当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让我倍感欣喜和振奋。疫情防控期间,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孙道亮同学身处湖北疫区,主动请缨,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坚守在宜城市黄湾村疫情劝返点。心理学院李雪璐同学,加入德阳市孝泉镇的志愿者队伍,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家乡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同学们还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认真参加网络学习,与导师“连线答辩”,积极参与网络“云求职”,以一系列创新方式为自己的师大求学生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你们是师大一条条新枝,和老树连气同根,你们的发荣滋长承载着母校的殷切期盼,无论走到哪里,你们都是师大人的生动缩影,也正因为你们,师大才愈加辉煌! 

学脉传承不改,文化品格永存。同学们在川师砥砺意志品格。

川师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影响深远的大学,同学们在这里晨钟暮鼓、潜心向学,大家的心灵已深深的印下“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川师烙印。熏陶“重德”文化,你们懂得了正确看待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懂得了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坚定理想信念。熏陶“博学”文化,你们懂得了“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勤勉的学习态度,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熏陶“务实”文化,你们懂得了不盲从权威、不满足既定、更不畏惧艰险,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使前行道路上的步伐更加坚定。熏陶“尚美”文化,你们懂得了追求崇尚美的心灵、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秉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共存文化发展观,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之美广泛传播。

在师大这几年,同学们倾听老师教诲,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收获了刻骨铭心的感悟。你们懂得了:

“客观的依据”是严谨求证的前提,也是公平正义的基石;

“理性的怀疑”是学者坚守的信仰,也是探索精神的要义;

“多元的思考”是打破偏执的武器,也是灵感产生的条件;

“平权的争论”是驱逐盲从的利刃,也是创新萌芽的土壤;

“实践的检验”是找寻真理的途径,也是务实校训的精髓;

“宽容的激励”是战胜挫折的源泉,也是人文情怀的真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同学们重任在肩。

在临别之际,我还想给大家送上三个锦囊,这就是继续以“三心四能五结合”为人生成长目标,成为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奋斗者。

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奋斗者,希望同学们葆有“持续的进取心”。

《孟子》中有句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为师大学子,要成就一番事业,决不要失去“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好奇心”和“持续的进取心”。因为“责任心”能使大家今后的工作对更多的人和更广大的社会有所助益,“好奇心”能使大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永不衰竭的热忱。在这里,我着重谈谈“持续的进取心”对一名毕业生的意义。

无论是在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拓展学术边界、揭开真理面纱、丰富人类知识宝库,都是一代代学人永不止步的崇高追求。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抛弃学术,对学问要常葆敬畏之心、对学者要常葆敬重之情、对学术事业要常葆进取之心。

你们的学长、化学系83届校友、川大校长李言荣在谈到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时直言:“就是培养了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一种追求上进的状态。”正是这种持续的进取心,一直伴随着他,让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向学术高峰攀登,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在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学们,奋斗之路注定是孤独的道路,注定是没有“舒适区”的道路。在这条漫漫拼搏路,如果青灯黄卷的清苦湮没了往日的激情,如果重复实验的枯燥挫败了昨日的锐气,如果自己的研究结论连续招致怀疑甚至否定,希望你们记住汪校长送给你们的第一个锦囊——持续保持一颗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进取心,“吹尽狂沙始到金”。

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奋斗者,希望同学们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一个人,缺少“表达能力”可能只是知识的容器,缺少“动手能力”可能只是实践的弃儿,缺少“和谐能力”可能只是生活的旁观者。下面,我着重谈谈创新能力对于同学们的重要性。

我们处在一个迫切需要创新并为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的时代。无论你今后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深刻地认识到:创新能力将提高你们感受生命美好的密度,创新能力将提升你们肩负生命责任的高度;创新能力将增强你们彰显生命光辉的亮度。

你们的学长、物理系93届校友罗先刚,就是一个创新的典范。作为科学家,他完成的技术发明类项目《超构表面电磁功能器件原理、方法及应用》突破了传统技术原理瓶颈,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功解决了载人航天、激光束控制、空间成像等19项国家重大任务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了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国防科技进步。2017年1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罗先刚校友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的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也是国家技术发明的最高荣誉。2019年,罗先刚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围绕我省科技创新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等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贡献。他的事迹生动阐释了创新就是一个科学家的灵魂。这就是汪校长想送给大家的第二个锦囊——不断生发创新能力,“敢为天下先”。

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奋斗者,希望同学们以历史眼光观天下,全球视野看中国。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作为一名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奋斗者,你需要历史眼光来帮助你了解过去,因为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根溯源,才可能在巨人的肩膀上行稳致远。作为一名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奋斗者,你还需要全球视野帮助你关注现实,因为只有在世界的舞台上找准坐标,才可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挺立潮头。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大国领袖的历史眼光与世界胸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奇迹般地证明了:人类早已生活在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时代,即生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相连的全球化时代。在任何灾难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泰戈尔曾说过:“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但历史的进步不会自动取得,只有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才能化危为机,如果我们不以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来看待历史灾难,那将给整个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这次疫情已经给全世界深刻的教育启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各国携手抗疫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这也是汪校长想送给大家的第三个锦囊——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洞察世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同学们,到这里,我已经是“倾囊相授”了。你们在川师大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度过了一段璀璨的青春时光。在拉丁语中,“毕业”一词的原意是“迈一步”,对你们来说,“迈一步”就将离开母校,意味着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人生坐标上,希望你们用青春热血拥抱时代、用不懈奋斗的心态迎接挑战,做人公平正义、为师爱生如子、从政两袖清风、经商童叟无欺、参军赤胆忠心、从学崇尚学术。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愿你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通过久久为功的定力和不懈奋斗的历练,成为一名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相结合、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相结合、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相结合的奋斗者。

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愿你们不失青春之气、不忘求知之心、不负时代之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担时代重任!

同学们!《不说再见》的歌声再一次响起,你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别了,推心置腹的好室友;

别了,温暖细心的宿管阿姨;

别了,憨态可掬的食堂师傅;

别了,暖心的三块八;

别了,社团里可爱的“青小狮”;


别了,准点必达的332;

别了,轻快穿梭的小白龙;

别了,微格教室的激情洋溢;

别了,练功房里的挥汗如雨;

别了,东苑宿舍的集体音乐会。


别了,天真烂漫的岁月;

别了,情窦初开的羞涩;

别了,葱葱茏茏的狮子山;

别了,碧波荡漾的龙湖水;

别了,敬爱的母校……

亲爱的同学们,狮山龙湖永远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你们的笑声、你们的书声依然回响在师大的天空,老师的祝福、老师的牵挂伴随你们仗剑天涯!

亲爱的同学们,“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想对大家说的话还有很多……但成长催着你们出发,请把祝福的微笑和惜别的泪水都留下吧,留在这一年的盛夏。望着你们远去的背影,不知是去远方还是回故乡,只愿你们化作一朵朵奔涌向前的浪花,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