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解读
[四川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4年3月20日
  查看:427
  来源:
  “十二五”期间,是我校建设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2011年,我校颁布《四川师范大学“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重点对“十二五”期间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目标与任务、主要措施做了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的奋斗目标: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争创一流   总体奋斗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争创一流,使我校本科教学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地方师范大学和西部地方高校前列,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在办学规模方面:按照“适度控制、稳步增长”的原则稳定本专科办学规模,本科专业控制在80个左右,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控制在40000人左右。   在教学改革方面:深入实施“重要教改成果培育计划”和“优势特色巩固计划”,以质量工程项目为依托和引领,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每年立项支持100项左右的教改项目,系统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专业建设、优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创新等八大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分层次、分步骤、成体系培育一批有创新、有突破、有实效、有影响的教改成果,确保教学规范运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按照“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加强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国家级、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载体,分层次、有重点地深入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和学生素质养成项目,推行“多维课堂联动”教育教学模式,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专项学分”制度,办好“陶行知创新实验班”,提高“双学位”教育质量,着力培养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在专业建设方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教育部修订后的本科专业目录,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适度新增部分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调整合并部分传统专业;深入实施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各专业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特色等的改革创新,建设好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2-3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形成一批在国内尤其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专业;以国家、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强办学特色在本科教育各个环节的贯彻落实和创新发展,完善学校特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校内相近专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强教学资源的统一安排和利用,以点带面,不断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促进专业整体建设水平提高。   在课程建设方面: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深入研究、确定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探索“多向二维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新型课程、微型课程、实践课程建设,加快实践性短学时选修课和隐性课程开发,新增一批针对性强、实效性好、受学生普遍欢迎的课程;深入实施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以精品课程为基础,加强高水平课程和教材建设,持续推进课程建设的精品化、特色化,建设好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形成以精品课程为主体的优质课程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成涵盖全校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完善“四川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资源网”、“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开办好“四川师范大学网络学堂”,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在实践教学方面: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依托,以实验课程、实践教学周、实践教学小学期等为载体,以实验项目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持续优化“实验(实训)教学?课外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相结合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应用三维互动、校内校外互通共融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技能实训、创新创业的成效;系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认真组织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项目,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在教学队伍方面: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改革教师教学考核办法,启用“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与专业成长管理系统”,建立“教学工作和专业成长档案”;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严格实施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以教学名师培育为引领,以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以“现代园丁奖”、“教学新秀奖”和各类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为推动,充分利用好“精彩一课(川师名师堂)”示范课展示等载体,大力推动青年教师导师制、学生选课(教师)制、教研室集体研课制、“双师型”教师培育制度建设,组织开展教师教研活动和教学能力练兵活动,推进教师深入社会经济一线进行顶岗锻炼,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和教学方法优化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教学管理方面:继续坚持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实施“教学质量攀登计划”,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度,完善教师教学考核办法,落实院级教学督导制度,完善院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符合学校层次、定位、服务面向的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继续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确保教学信息的公开、透明,高效传递,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水平和质量;深入实施教学管理创新项目,不断强化“管理即服务”和“管理育人”思想,以管理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管理手段创新为重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教学运行组织与保障体系。   二、“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构建实施“一个目标、两个面向、三大体系、五项计划、八类项目”的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坚持一个目标:坚持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将本科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引导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进一步拓展教育质量发展内涵,不断优化符合学校层次、定位、服务面向的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立足两个面向:立足学校实际,在服务面向上,强化既服务西部中心城市及发达地区,又服务西部农村及民族地区的区域定位;在培养面向上,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基础,既要加强基础理论型后备人才的培养,更要加强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为西部地区培养“下得去、站得稳、用得上、发展好”的高素质人才。 完善三大体系:一是完善教学运行支撑与保障体系,确保本科教育的平稳、顺利、高效运行;二是完善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体系,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资源支持;三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努力构建质量监测与评估长效机制,推进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实施五大计划:一是实施“教学质量攀登计划”,探索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二是实施“重要教改成果培育计划”,推进不同类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三是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优秀人才培养之路;四是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五是实施“优势特色巩固计划”,完善学校特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拓展八类项目: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各类人才辈出、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二是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初步形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势特色专业群。三是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形成高水平、特色性课程引领的内容更新、方法先进、手段适宜、实效性强的课程体系。四是实践教学改革项目,不断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努力在实践教学中完成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双提升”。五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重点建设一支思想先进、能力较强、敬业乐教的青年教师队伍。六是学生素质养成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夯实素质基础;七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断推进优秀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开展科研,支持学生发表论文、参与竞赛、开展创造发明及创业活动,持续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取得一批高质量的学生成果。八是教学管理创新项目,持续加强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时效性、有效性和长效性,不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