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在四川师范大学第四届工会会员代表、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4年3月20日
  查看:293
  来源: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学校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学校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和特邀代表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学校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综合实力迅速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办学环境明显改善,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学科建设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师大精神,更加注重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更加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取得了各项工作新成就。

(一)质量工程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十一五以来,我校狠抓质量工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逐步控制办学规模,努力优化办学层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校现有在校本科生35131人,硕士生3725人,博士生44人,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正在逐步缩小,形成了博士、科学硕士、专业硕士、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同等学力攻读硕士学位等培养类型。2006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获得立项建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四川省特色专业20个,四川省教学团队7个、四川省教学名师8位,四川省精品课程59门,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承担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7项,四川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地方高校、地方师范大学和四川省属高校前列。

(二)人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公开招考制度,在全省率先完成工资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与岗位聘任工作。十一五期间,引进50余名高层次人才,30多名中青年教师成为各级专家;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8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3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4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人选6人。各类专家总计100人,较“十一五”前增加22人,增长了28.2%。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占整个教职员工的比例为57.2%,较“十一五”前增长3个百分点;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48.9%,增长9个百分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68.9%,增长了21个百分点;学缘结构明显优化,外校毕业生的比例为71.7%。

(三)学科建设成绩显著,科研实力大幅提升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我校已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科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6个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19个一级学科,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学科体系,覆盖了9个学科门类,学科结构进一步完善。新增中国哲学、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物理、人文地理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新增为四川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省重点学科数达到17个,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达到4个。学校教师共主持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其他项目共60项,科技部“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973”等国家级合作项目10项,国家级课题立项数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取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86项;创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省人文社科基地各1个,实现了国家级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有成果入选国家社科《成果要报》和《成果文库》;年到校科研经费从500余万元增长到3300多万元,增长近7倍,累计综合科研经费达到3亿元。

(四)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能力增强

  学校紧扣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学校教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先后与12个市(县、局)在培训人才、合作开发、开展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加强了与基础教育领域的交流与互动,特别是在地震灾区教育重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正在建设的广汉科教园区,将发展成为集职业技术教育、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科技成果开发、大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科教园区。学校坚持以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初步形成了集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研培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为地方教育事业培养培训了一大批高素质师资。仅以2010年为例,我校共承担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2个,“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31个;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12个,培训人员5936人,认定教师资格67907人。

(五)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保障体系渐趋完善

  为了改善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环境,2006年我们启动了成龙校区的建设工作。现在,成龙校区已高质量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以狮子山校区和成龙校区为主体的办学格局,校园面积3300余亩,新增教学楼43200平米、实验楼55920平米、学生公寓3297间、艺术楼12850平米、图书信息中心31469平米、学生食堂13037平米。现在,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达2.04亿元,图书馆藏书达320万册,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六)民生问题有所改善,师生福利待遇提高

  改善师生工作和学习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是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针对教职工关心的子女入学、看病就医、住房保障等问题,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近年来,我们兴建成龙校区,启动师大现代花园项目,师生学习、生活环境都明显改善。2010年底,学校根据财政资金的使用计划和学校基金的现状,在本年度调出部分资金用于职工的工作量补贴和生活补贴,迈出了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第一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生活待遇。

(七)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十一五”期间,学校党委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提高学校党组织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校党委、行政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校务公开和依法治校工作深入推进,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卓有成效。

(八)“十一五”以来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绩卓著。但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以前存在的旧问题,有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学校整体实力还不强,与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差距明显,学校事业发展仍然处在追赶型、爬坡式发展阶段。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但办学条件还需改善;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还有待提高;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缺乏,在学术领域有威信的高级别专家不多,在科研上有影响的高层次成果偏少,在教学上高质量课程资源不足,在管理上高效率机制尚未形成,在校园内高品位文化氛围还不浓;学校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工作能力还需增强;教职工实际收入水平还有待提高,家属区部分住宅较为破旧,学校医院还不能满足师生员工的诊疗保健需求;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工作还需加强,就业水平还需要提高。这些都是我们存在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但只要我们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各部门、各单位团结一心,努力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一五”期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秉承“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师大精神,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员和党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 “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上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并启动实施。如何认识和把握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大局,抓住和利用一切可以利于我校发展的机遇,从根本上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在新的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谋划“十二五”发展目标并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是事关全局、事关学校发展方向的大事。此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要充分讨论《四川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全校教职工尤其是教职工代表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集全体教职工之力,为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确定献计献策。

  学校党委行政对我校“十二五”规划的编制高度重视,早在2010年初就部署了规划编制工作,各有关单位对学校各专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拟订有关专项规划草案。学校多次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有学校各单位负责人以及党外人士参加的规划编制专题讨论会。2010年8月12日,学校党委专门召开了学习研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座谈会,学校党委部分委员和中心组成员,及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大家就我校的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11月3日,学校又召开了校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十二五”规划讨论会。会上,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学院、科研处等部门结合学校实际就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作了发言。学校党委还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讨论会,结合学校实际对“十二五”规划的修订提出具体要求。在历次讨论中,大家的共识就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内容,既要眼界宽广,又要紧扣实际,还要充分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目前大家手中的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草案,经历了这样一个集思广益,数易其稿的过程,基本反映了我校新形势下对学校发展方略及未来图景的认识。其中肯定还有不少需要充实、完善和补充的地方,希望在这次会上能够听取更多的真知灼见。

  未来五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大改革和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将进一步科学统筹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学校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争取有更大作为。

  未来五年,学校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弘扬大学精神,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努力提高水平,培育特色,增强实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科建设再上台阶,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精神进一步彰显,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地方师范高校前列,为在2020年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一)人才培养:适当控制本科生规模,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留学生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协调发展、有特长的各级各类人才,努力实现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整体实力在西部地方高校处于前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实现新突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数保持省属高校第一位置,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二)科学研究:以服务教学和地方经济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以国家、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建设一批国内有影响的科研、教学创新团队。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应用研究,增强成果转化能力,使我校科学研究在承担国家课题数、产出重大成果数、科学贡献力以及综合科研经费等指标上进入全国一流地方师范大学水平。

(三)学科建设:以教师教育和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的优势学科为龙头,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优势,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总体格局。努力建设和稳步发展博士点学科,力争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上实现突破。继续强化应用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积极拓展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新增2-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力争形成1-2个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优势学科(建设项目),成功申报1-2个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新增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2-3个。

(四)社会服务:引领和服务四川基础教育改革,服务四川经济与社会发展。到2015年,争取建成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保持与各级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密切沟通,积极打造校地、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立体式、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体系。

三、2011年学校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出成果、上台阶、提水平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十二五”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真领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2011年,全校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十二五”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认真思考,细心谋划学校在新形势下,新机遇面前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布局,适时转变学校的办学方式和发展方式。要努力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学校班子办学治校的领导能力、中层班子的执行能力,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依法有序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二)大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办好建党90周年、建校65周年庆祝活动。我们要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校庆65周年活动为契机,开展好相关庆祝活动,进一步加强我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要继续强化机关党支部与学院党支部“结对共建”形式,丰富共建活动内容,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要进一步加强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构建部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学风建设,在广大师生中掀起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质量工程建设,加强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常规教学的运行水平,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抓好实习、实践工作,完善以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和教学督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促进科研进一步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要强化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应用研究,增强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科研团队、梯队建设,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

(四)狠抓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提高学科发展水平。要依据发展规划的建设目标,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拓展学科建设平台,促进多学科合作,开拓跨学科研究,凝练学科方向,发展优势与特色学科,以教师教育和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的优势学科为龙头,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各级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建设,进一步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我校整体学科发展水平,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努力形成一批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与学科群。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优势专业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以高层次和后备人才为重点,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制度环境和服务支持体系。继续培养和打造新的学术带头人队伍,扶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建设一支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精良,充满活力,勇于创新,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我校办学目标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另外,管理队伍建设也要引起重视。在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管理队伍的岗位职业化建设和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岗位责任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事业和人文环境。

(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关注民生。要以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改善教职工办公、教学及生活条件,关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职工生活;以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和学校学分制改革为牵引,深化学校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层收入人群和学科带头人的福利待遇;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在征得职工同意的条件下,逐步把现有教工住宅纳入政府旧城改造计划,努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校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师生员工就医条件;继续加强附属实验学校和实验幼儿园的建设,切实解决职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职工和孤寡残疾人员的帮助力度,完善大学生奖、助、贷管理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压力相伴。我们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着力提高学校各级班子办学治校、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把培育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中心任务,把促进民生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宗旨,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坚定的信念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校“十二五”发展的工作中去,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